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01-22 09:15
20多年前,中國楹聯學會命名單縣為“中國楹聯之鄉(xiāng)”。出句應對是單縣尋常百姓的休閑樂趣,楹聯故事更是家喻戶曉、婦孺皆知。
楹聯又稱對聯,民間還稱對子,春節(jié)張貼的楹聯特謂春聯。
楹聯對仗工整、簡潔精巧、生動明快、詠物明志、朗朗上口,是平仄協調的對偶語句,與詩詞歌賦等文學體裁有著不可分割的親緣關系。
春節(jié),一年一度,家家寫楹聯,戶戶貼對子,辭舊迎新,呈祥納福,成為不可或缺的年俗活動和難以割舍的桑梓情懷。
單縣歷史有關楹聯的記載可追溯到西漢時期。某年,漢高祖劉邦攜妻呂雉回到單父(今單縣)省親,乘舟漢河(今單縣境內的淶河)順流而下,遙望故土,心潮澎湃。呂后迎風舒袖欣然長嘆,劉邦則敞懷昂首吟唱《大風歌》。當年的單父宰在劉邦舟楫停靠的棲霞山下,立碑記事,聯文為:呂后揮袂指單父,漢王鼓楫唱大風。
有史料記載,時至宋代,該記事碑遺失,此聯成為單縣流傳街巷的趣聞佳話。
單縣時樓鎮(zhèn)曹馬集村原名興元鎮(zhèn)。東漢末年,曹操在此屯兵養(yǎng)馬,易名曹馬集。
民間傳言,曹操養(yǎng)馬的街道東西兩邊的36口水井本是甘泉清流,東邊因馬匹排尿滲透,造成此處的井水苦澀,難以飲用。曹馬集眾多古建筑中,有一座金碧輝煌的琉璃大殿,正堂三間,三臺連墀,高聳相望,蔚為壯觀。由此,有人命聯:三十六井西甜東苦,一座大殿冬暖夏涼。
單縣龍王廟鎮(zhèn)龍王廟村原有一座浮圖寺,其內的寶塔地基尚存。民間傳說,寶塔上原刻有一副楹聯:漢高祖斬蛇起事,眾民夫筑塔祭天。此聯記敘了“劉邦奉命押解途經此地斬蛇起義的故事”,劉邦由此成就了大漢基業(yè),該聯成為珍貴有力的歷史佐證。
琴臺、天臺、曬仙臺是單縣古代三大勝景,也是頻出佳聯名對的載體。民間流傳,曬仙臺是八仙之一呂洞賓醉臥曬太陽的地方,相關聯事美談甚多。
單縣古邑曾有一個叫懷濟堂的藥鋪,當初的老板財迷心竅,抬高藥價,蒙騙百姓。呂仙遂化作老翁,進店買藥,揚言要一斤劇毒砒霜。老板見有大賺頭,不問青紅皂白悉數出售。老翁對老板說:“此藥真假如何,老朽不妨一試!”接著喚來眾人見證,遂抓起砒霜塞進口中。老板和觀者見狀,大驚失色。
一個時辰過后,老翁安然無恙。觀者大呼:“這是假藥呀!”老板頓悟,此老翁并非凡人,便跪地求饒。老翁質問老板:“今后還坑騙百姓嗎?”老板連連叩首:“再也不敢了!”
隨后,老翁遁形,呂仙現身,遂欣然書寫一副對聯,便飄然而去。眾人圍觀對聯,喟嘆傳世佳作:懷仁須知病人苦,濟世不取昧心錢。
“呂仙懲貪”可謂民間佳話,而懷濟堂藥店卻由此聲名遠播,成為單父古邑百年老店,懸壺濟世,童叟無欺,生意興隆。
據記載,“呂仙對聯”懸掛于懷濟堂門廳之上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尚存。“此聯或為藥鋪經營者的營銷噱頭,但也足以證明楹聯在單縣民間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力?!眴慰h民俗文化研究愛好者隋振明說。
在單縣,聯作聯墨歷久彌香,無處不在。較早建設的環(huán)城堤公園即是反映單縣楹聯文化興盛的平臺,楹聯坊、楹聯墻、楹聯廊、楹聯石、楹聯亭等展陳古今楹聯近千副,對仗平仄中蘊含著傳說、典故、軼事,被譽為“單縣楹聯文化展覽館”。
文/圖 劉厚珉